雁贴寒云次第飞①,向南犹自怨归迟②。谁能瘦马关山道,又到西风扑鬓时。
人杳杳③,思依依④,更无芳树有乌啼④。凭将扫黛窗前月⑤,持向今宵照别离。
【注解】
①次第:依次,按照顺序,一个挨一个地。
②犹自:尚且。
③杳杳:依稀、隐约。
④芳树:泛指良木。
⑤扫黛:画眉,女子用黛描画眉毛,故称。
【典评】
这首词描写了相思之情。全词表现出了一种清冽而萧肃的感情,可谓是隽永含思、语近情遥。
纳兰在这首词的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这样的景象:成行的北雁挨着寒云向南方飞去。这不但点明了时间——已然是秋季,而且也奠定了全词的基调,萧瑟清冷。
大雁一面向南方飞去,一面还埋怨着“归迟”,就连大雁都有迫切归家的心,此情此景下的纳兰当然会联想起自身处境。
“谁能瘦马关山道,又到西风扑鬓时”,马儿并不膘肥体壮,却是无比瘦弱,道路也不是平坦的阳关大道,而是崎岖坎坷的关山道,拂面而来的并不是暖暖的春风,而是萧肃的秋风。他骑着一匹清癯衰疲的马,顶着寒冷的西风,行走在坎坷的关山道上,几许苍茫,几许苦楚。
纳兰接着继续描写悲愁,“人杏杏,思依依,更无芳树有乌啼”,离人杳杳,相思依依,听到的是树间乌鸦的鸣声,可是,这儿写的还是纳兰在行进途中的景象吗?事实上,从下片开始,纳兰早已不再描述征人一路上见到的景象,而是转而描写思妇的思念之情,一切的所闻所感都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,特别是最后两句,纳兰采用“月亮”这个意象,将天涯阻隔的征人与思妇联系在一起:那曾经在窗前画眉时所看到的明月,现在又照出了征人的孤影。
纳兰在这首词里,通过“寒”、“瘦”、“西风”这些意象丰富了秋色蕴含着的情调,散发着凄凉悲苦的气息。这些景物不但是纳兰征途中的所见所闻,而且同时也是他感情的载体,更是心中物,全词情中有景,景中有情,情和景的结合非常巧妙,自然也塑造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练好口才的第一本书 长相思(全集) 无声的证词 柔情王爷霸气妃 玉板指 聪明女人情绪操控术 再婚女子 第十一根手指 嫡重 我是你的替身爱人 给婚姻洗个澡 烽烟记忆:军事迷必知的60场经典战役 宫样年华 梦回大秦 怒江之战:大结局 总有一种宁静,让你听到生命的盛放 那片星空,那片海 穿书后女配每天都在艰难求生 大清帝王权谋那点事 八大特务头子